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12月21日,冬至如约而至。
在中国文化中
冬至,满含期盼,又极具意蕴。
冬至节气 知多少
2020 WINTER
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这天,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但都生动形象地记录着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冬至民间习俗
2020 WINTER

除了天文和气候上的重要意义,冬至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
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
而饺子形如“耳朵”
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
阖家团聚、围炉夜坐
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冬至养生提示
2020 WINTER
中医认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在阳气最弱的这一天,更加要补充阳气,以备来春,同时要记得温补身体,抵御寒邪。
1.御寒为首
御寒为冬季养生第一步,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引起许多旧疾复发或加重,特别是一些严重威胁到生命的疾病,比如中风、脑溢血等。

2.起居有常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3. 食宜温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对脏腑起到温煦、生化之效,所以冬季养生首要保护肾阳。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物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牛肉、羊肉。但过多的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4.中医治疗
在中医理论上,自古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因此易生疾病。此时三九天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贴服艾灸用药物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来达到振奋阳气,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冬至时节
请暂时放下生活的忙碌
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哪怕是一碗饺子汤圆
只要与家人在一起
也足够温暖幸福

冬天总会过去
春天终会到来
愿你在寒冬中
保持好心情的温度
盘点好一年的收获
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和利康源祝您,冬至快乐~
- 2024 / 11 / 19
- 2024 / 11 / 11
- 2024 / 10 / 09
- 2024 / 10 / 08
- 2024 / 06 / 27